目的:稜鏡調適法為近年來對忽略症所採取之重要的新興療法。文獻已顯示患者在接 受每天 次,一週 次,持續兩週共 10 次的稜鏡調適療程後可獲得正向的療效。然而, 因國內多數門診個案每週僅接受 2-3 次的職能治療,導致傳統稜鏡調適法執行上的困難。 故本研究目的旨在檢驗在總療程次數相同(共 10 次)的情況下,降低稜鏡調適的介入頻 率是否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忽略症狀。方法:本研究使用單一受試研究法,共 位具有忽 略症之慢性中風個案參與本研究。個案於每週至醫院接受例行性職能治療的時間內,同時 包含進行 10-15 分鐘的稜鏡調適介入,介入頻率為一週 或 次,共為期 至 週。成 效評量包括行為不注意測驗中的三項紙筆測驗和卡氏日常活動量表,分別於介入前、每次 介入後、10 次介入結束後以及介入結束後一個月進行評量。所得數據以視察法和雙標準 差帶法進行分析。結果:研究結果顯示,雖然每位個案在稜鏡調適介入結束後於各項紙筆 測驗的進步情況並不一致,但多呈現正向療效,並同時反映在其卡氏日常活動量表的評量 上,且此正向療效多能維持至介入結束後的一個月。結論:本研究結果初步支持降低稜鏡 調適的介入頻率,但維持一定的介入總次數(如:每週 2-3 次,持續 10 次),對於慢性 期忽略症患者仍具有正向成效;故建議國內臨床治療師可配合忽略症患者的例行療程進行 稜鏡調適療法,以改善其忽略症狀並促進功能性表現。

"> 投稿審查系統 - 台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 - 期刊目錄【較低頻率之稜鏡調適介入對忽略症的療效:單一受試研究】
台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 
Journal of Taiwan Occupational Therapy Research and Practice
ISSN-1819-7167
半年刊,正常發行
沿革
2005年11月1日創刊
較低頻率之稜鏡調適介入對忽略症的療效:單一受試研究
Effects of Lower Frequency of Prism Adaptation on Unilateral Neglect: A Single-subject Study
簡珮馨(Pei-Sin Jian);蔡佩倫(Pei-Luen Tsai)
忽略症;稜鏡調適;介入頻率;注意力;Unilateral neglect;Prism adaptation;Intervention frequency;Attention
摘要
中文 English

目的:稜鏡調適法為近年來對忽略症所採取之重要的新興療法。文獻已顯示患者在接 受每天 次,一週 次,持續兩週共 10 次的稜鏡調適療程後可獲得正向的療效。然而, 因國內多數門診個案每週僅接受 2-3 次的職能治療,導致傳統稜鏡調適法執行上的困難。 故本研究目的旨在檢驗在總療程次數相同(共 10 次)的情況下,降低稜鏡調適的介入頻 率是否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忽略症狀。方法:本研究使用單一受試研究法,共 位具有忽 略症之慢性中風個案參與本研究。個案於每週至醫院接受例行性職能治療的時間內,同時 包含進行 10-15 分鐘的稜鏡調適介入,介入頻率為一週 或 次,共為期 至 週。成 效評量包括行為不注意測驗中的三項紙筆測驗和卡氏日常活動量表,分別於介入前、每次 介入後、10 次介入結束後以及介入結束後一個月進行評量。所得數據以視察法和雙標準 差帶法進行分析。結果:研究結果顯示,雖然每位個案在稜鏡調適介入結束後於各項紙筆 測驗的進步情況並不一致,但多呈現正向療效,並同時反映在其卡氏日常活動量表的評量 上,且此正向療效多能維持至介入結束後的一個月。結論:本研究結果初步支持降低稜鏡 調適的介入頻率,但維持一定的介入總次數(如:每週 2-3 次,持續 10 次),對於慢性 期忽略症患者仍具有正向成效;故建議國內臨床治療師可配合忽略症患者的例行療程進行 稜鏡調適療法,以改善其忽略症狀並促進功能性表現。

來源資料:11卷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