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肢痛為截肢個案中常見的問題,並造成生活品質 (quality of life, QOL)的下降。經過許多學者的研究,使用鏡像治療 (mirror therapy)介入幻肢痛目前已成為一廣受認可的治療手法。本篇文章將以鏡像治療於幻肢痛為例,並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所提出之藍色公路轉譯模型 (blue highways)為骨幹,簡要演示如何從轉譯科學的觀點去探討一治療方法從被提出至於臨床廣泛應用的過程,以期更多醫療專業人員得以更加了解轉譯科學 (translational science)的內涵與精神,並藉此縮短學術與臨床間的鴻溝,促使基礎研究的發現可快速、有效地於臨床上實行應用。

 

 

"> 投稿審查系統 - 台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 - 期刊目錄【從轉譯科學觀點探究鏡像治療於幻肢痛之轉譯過程】
台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 
Journal of Taiwan Occupational Therapy Research and Practice
ISSN-1819-7167
半年刊,正常發行
沿革
2005年11月1日創刊
從轉譯科學觀點探究鏡像治療於幻肢痛之轉譯過程
Translation Point of View: Mirror Therapy in Phantom Limbs Pain
何頌揚(Song-Yang Ho);何姍蓉(Shan-Jung Ho)
鏡像治療;幻肢痛;轉譯科學;Mirror therapy;Phantom pain;Translational science
摘要
中文 English

  幻肢痛為截肢個案中常見的問題,並造成生活品質 (quality of life, QOL)的下降。經過許多學者的研究,使用鏡像治療 (mirror therapy)介入幻肢痛目前已成為一廣受認可的治療手法。本篇文章將以鏡像治療於幻肢痛為例,並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所提出之藍色公路轉譯模型 (blue highways)為骨幹,簡要演示如何從轉譯科學的觀點去探討一治療方法從被提出至於臨床廣泛應用的過程,以期更多醫療專業人員得以更加了解轉譯科學 (translational science)的內涵與精神,並藉此縮短學術與臨床間的鴻溝,促使基礎研究的發現可快速、有效地於臨床上實行應用。

 

 

來源資料:11卷1期